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心脏停搏后脑供血中断致短时间内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成人触摸颈动脉、儿童触摸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异常,表现为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挣扎样呼吸;面色改变,迅速出现苍白、灰暗甚至发绀等;瞳孔变化,随停搏时间延长逐渐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搏后,脑供血迅速中断,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突然丧失,这是心脏停搏最常见且重要的表现之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一旦发生心脏停搏,首先出现的就是意识障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突然的面色苍白或发绀、对刺激无反应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存在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心脏停搏导致的意识丧失可能来得更为突然和严重。
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颈动脉(成人)或股动脉(儿童)等大动脉,可发现搏动消失。在成人中,颈动脉搏动是判断心脏停搏的重要体征之一,因为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容易触及。对于儿童,通常触摸股动脉。如果大动脉搏动消失,高度提示心脏停搏的可能。不同年龄的人群,大动脉搏动的触摸位置有所不同,这与儿童的解剖特点相关,儿童的颈动脉相对较难准确触及,股动脉相对更易操作。
呼吸异常:心脏停搏后,呼吸也会随之出现异常,可表现为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挣扎样呼吸。呼吸异常是因为心脏停搏后,机体缺氧逐渐加重,呼吸中枢受到影响。在婴幼儿中,呼吸异常可能更为明显,可能先出现呼吸频率的改变,随后逐渐停止。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停搏时,呼吸异常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由于心脏供血中断导致的机体缺氧引起的呼吸功能紊乱。
面色改变:患者面色会迅速出现苍白、灰暗甚至发绀等改变。这是因为心脏停搏后,全身血液循环停止,无法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外周组织,导致面色缺氧改变。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面色改变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例如新生儿发生心脏停搏时,可能很快出现面色由红润转为苍白或发绀。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血氧运输的问题,发生心脏停搏时面色改变可能会更早或更严重。
瞳孔变化:随着心脏停搏时间的延长,瞳孔会逐渐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机体缺氧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瞳孔括约肌功能失调。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瞳孔变化的时间可能有所差异,但最终都会出现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的情况。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停搏时瞳孔变化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趋势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