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是什么
结肠息肉有便血、肠道刺激症状、肠梗阻症状等表现,还具有癌变风险、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贫血等危害,其中腺瘤性息肉等有较高癌变可能,长期存在影响肠道功能及引发贫血等。
一、结肠息肉的症状
1.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量一般不多,大多见于排便后有滴血现象,部分患者粪便表面带血。这是因为息肉表面的黏膜与肠道摩擦后容易破损出血,不同大小、部位的息肉出血表现可能有差异,较大的息肉可能导致出血量稍多。例如,研究发现直径大于2厘米的结肠息肉发生便血的概率相对较高。
2.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当息肉刺激肠道时,肠道蠕动可能发生紊乱,导致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或胀痛;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便秘则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不同个体对息肉刺激的反应不同,一些患者可能以其中一种症状为主,如部分老年患者肠道功能本身较弱,息肉引起的肠道刺激更易导致便秘。
3.肠梗阻症状: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对于较大的结肠息肉,尤其是带蒂息肉脱垂至直肠时可引起肠梗阻。比如,有研究报道,直径超过3厘米的结肠息肉发生肠梗阻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结肠息肉的危害
1.癌变风险: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随着时间推移,有可能逐渐发展为结肠癌。例如,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相对较高,据相关研究,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可高达30%-50%左右。不同类型的息肉癌变潜能不同,管状腺瘤癌变率相对较低,但也有1%-5%的癌变可能。年龄较大的人群(如50岁以上)患结肠息肉后癌变风险相对更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加。
2.影响肠道功能:长期存在的结肠息肉会持续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因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干扰。对于儿童患者,结肠息肉影响肠道功能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肠道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息肉存在会阻碍营养的正常吸收利用。
3.导致贫血:长期慢性便血的结肠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慢性失血会使体内红细胞减少,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进而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贫血会加重其身体的虚弱状态,增加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