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早搏症状多样,主观感觉有常见的心悸(心脏有额外跳动及间歇感,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和胸闷(因打乱节律和泵血致胸部闷塞感,老年人等易出现且可能伴气短);体征表现有脉搏异常(触诊可发现提前微弱搏动及较长间歇,心律失常频繁者更明显)和心音改变(听诊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一、主观感觉方面
1.心悸
是心脏早搏最常见的主观症状。患者会感觉到心脏突然有一次“额外”的跳动,之后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间歇感,这种感觉可轻可重。例如,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等情况下出现的偶发早搏,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心悸,稍作休息或调整生活方式后可缓解;而本身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出现早搏时,心悸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情况,这往往是心悸等不适的间接体现。
2.胸闷
部分早搏患者会感到胸部有闷塞感。这是因为早搏打乱了心脏正常的节律和泵血功能,影响了心脏对血液的供应和循环,导致胸部产生闷胀不适的感觉。在老年人中,由于其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早搏时更容易出现胸闷症状,且可能同时伴有气短等表现。比如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当出现早搏时,胸闷症状可能会较为明显,且需要密切关注,因为这可能提示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
二、体征表现方面
1.脉搏异常
触诊脉搏时可发现早搏对应的脉搏特征。早搏发生时,由于心室提前收缩,心室射血减少,所以脉搏会表现为提前出现的较微弱的搏动,之后有较长的间歇。例如,医生在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能察觉到脉搏的节律不规则,有过早搏动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脉搏相对较细弱,判断起来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操作,但同样可以发现脉搏的这种异常节律改变。在一些心律失常较为频繁的患者中,这种脉搏的异常表现会更加明显,甚至可能出现脉搏脱漏的现象。
2.心音改变
听诊时可发现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早搏时心室收缩力较强,导致第一心音增强;而由于早搏后心室充盈时间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充分,使得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例如,在心脏听诊时,医生可以清晰地听到这种心音的变化,这对于诊断心脏早搏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通过心脏听诊发现心音的这种异常改变,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心脏早搏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