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最好保守治疗要咋样段拣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骨折端稳定等情况,固定方式有小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治疗中需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重点不同。
一、肱骨骨折保守治疗的适应证选择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骨折端稳定的情况,例如儿童的青枝骨折,多因儿童骨质柔韧性较好,骨折后多为不完全骨折,移位不显著;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若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也可考虑保守治疗。一般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端移位程度、成角情况等来判断是否适合保守治疗。
二、固定方式
1.小夹板固定:通过合适的小夹板对肱骨进行固定,利用夹板的支撑和压力维持骨折端的位置。小夹板固定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需要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一般每周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位置情况。
2.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相对小夹板更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环境。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的肱骨骨折,可采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固定后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若出现手指麻木、苍白、疼痛剧烈等情况,需及时松解石膏。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骨折后1-2周):在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握拳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轻柔活动;对于成人患者,可自主进行,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2.中期锻炼(骨折后2-4周):可逐渐增加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例如肩部的前屈、后伸等方向的肌肉收缩,但要避免引起骨折端的明显活动。此阶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锻炼强度,避免因过度锻炼导致疲劳或加重局部损伤;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力度。
3.后期锻炼(骨折后4周以上):当骨折端有一定程度的愈合后,可进行肩关节的主动屈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锻炼,逐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幅度和强度,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等辅助恢复。
四、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X线复查,一般骨折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进展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和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生长发育快,复查要关注骨折对生长的影响;老年患者要关注骨折愈合与基础疾病控制的情况。例如儿童肱骨骨折复查时要注意骨骺是否受到影响,老年患者要同时关注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变化对骨折恢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