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如何治疗方法
脊柱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无神经损伤骨折,包括卧床休息(依恢复定时间,儿童防影响发育,老年防并发症)和支具固定(选合适型号,儿童防影响生长,老年防皮肤损伤);手术治疗用于伴神经损伤或不稳定骨折,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儿童选影响小材料,老年评全身状况)和减压术(儿童操作精细,老年避脊髓损伤加重)。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稳定性脊柱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较为适用,例如轻度的压缩性骨折等情况。一般来说,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1/3的单纯性胸腰椎稳定型骨折等可考虑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严格卧硬板床,卧床时间通常根据骨折的恢复情况而定,一般需要6-12周左右。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严格遵循卧床要求,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下肢活动等。
支具固定:可以使用胸腰骶支具等进行固定,目的是限制脊柱的活动,促进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支具固定时要确保合适的佩戴,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整,儿童使用支具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骨骼发育阶段的型号,避免影响正常生长;老年患者使用支具时要关注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如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脊柱骨折导致脊髓受压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就需要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压迫。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该手术的原理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特点,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老年患者手术则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
减压术:如果脊柱骨折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需要进行减压手术,去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骨折块、椎间盘等组织,以解除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减压手术的操作要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脊髓等神经组织相对娇嫩,减压操作要更加精细;老年患者减压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操作导致脊髓损伤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