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腋下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腋下出现小疙瘩可能由副乳、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等原因引起,副乳是胚胎时期乳腺始基未完全退化所致,哺乳期激素变化可致其有相应表现;淋巴结肿大多因乳腺等部位炎症致腋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皮脂腺囊肿是腋下皮脂腺导管堵塞分泌物积聚而成;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需观察小疙瘩变化,若持续不消或伴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哺乳期要注意腋下清洁卫生等。
一、副乳
1.成因:女性在哺乳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增生等情况,而腋下本身可能存在未完全退化的副乳腺组织,在激素影响下可能出现肿胀等表现从而形成小疙瘩。副乳是胚胎时期乳腺始基未完全退化所致,在腋下等部位较为常见,哺乳期由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副乳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反应。
2.特点:副乳一般可触摸到质地相对柔软的肿块,大小不一,有的可能随月经周期有轻微变化,哺乳期时可能因乳汁等因素影响而有胀痛等感觉。
二、淋巴结肿大
1.成因: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乳腺等部位的炎症等情况可能引起腋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比如哺乳期若发生乳腺炎,炎症因子等可能会刺激腋下淋巴结,导致其肿大形成小疙瘩。腋下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身体局部有炎症等情况时,淋巴结会做出反应。
2.特点:淋巴结肿大一般可推动,边界相对清晰,大小根据炎症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可能伴有疼痛等症状,若为炎症引起,在控制乳腺炎症等情况后可能会有所缩小。
三、皮脂腺囊肿
1.成因:腋下部位的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导管堵塞,分泌物积聚就会形成皮脂腺囊肿。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代谢等变化,皮脂腺分泌可能相对活跃,增加了皮脂腺囊肿形成的风险。
2.特点:皮脂腺囊肿一般为圆形,边界清楚,质地较软,表面可能光滑,一般无明显疼痛,但若发生感染则会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
四、脂肪瘤
1.成因: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具体成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脂肪代谢等因素可能有关,哺乳期身体脂肪代谢等可能有一定变化,也可能促使脂肪瘤的显现。
2.特点:脂肪瘤质地较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生长较为缓慢。
哺乳期腋下出现小疙瘩时,首先要注意观察疙瘩的大小、形态、有无疼痛等变化情况。如果小疙瘩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乳房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腋下清洁卫生,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避免对腋下部位的过度挤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