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做了支架后遗症有哪些
支架术后存在局部、全身系统及心理生活方式相关后遗症。局部有血管再狭窄(1年内发生率约10%-20%,与多种因素相关)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概率约1%-3%,特定患者风险更高);全身系统有出血风险(联合用药增加,老年等特定人群风险高)和肾功能损害(使用造影剂可致,特定患者更易发生);心理及生活方式方面有心理问题(约20%-30%患者有焦虑抑郁,特定人群易出现)和生活方式受限(运动、饮食受严格限制,影响生活质量)。
支架内血栓形成:这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短时间内(一般指1个月内)发生的称为急性支架内血栓,1个月-1年内发生的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1年以上发生的为晚期或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其发生机制与血小板聚集、内皮化不全等有关,有研究表明整体支架内血栓形成概率约为1%-3%,糖尿病患者、病变严重复杂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更易受损,病变复杂时支架放置难度大,内皮化更难完成。
全身系统相关后遗症
出血风险:部分患者术后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等,这会增加出血风险。出血可能发生在胃肠道、颅内等部位。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出血风险相对较高;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根据相关研究,联合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每年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约为1%-2%。
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在支架手术过程中使用造影剂,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出现肾功能损害。尤其是本身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脱水状态的患者更易发生。研究发现,使用含碘造影剂后约10%-15%的患者会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对于已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肾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发生造影剂肾病后恢复可能更困难。
心理及生活方式相关影响
心理问题: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对疾病的担忧、对支架术后生活的不确定感等有关。比如一些患者担心支架再狭窄、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等,据调查,约20%-30%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生活方式受限:患者术后需要在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如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不能像术前那样随意运动,一般建议术后早期循序渐进恢复运动,而不能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这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活不便感,影响其生活质量,尤其是一些平时运动量大的患者可能更难以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饮食上也需要严格限制高脂、高盐食物摄入等,长期坚持会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乐趣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