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能治好吗
慢性荨麻疹可临床治愈但部分会复发,治疗有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方法,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特殊病史患者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部分需长期维持且要配合找并避诱因。
一、治疗方法及相关依据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能有效控制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初始可使用常规剂量,若控制不佳可增加剂量至常规剂量的2-4倍。
2.免疫抑制剂:对于一些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环孢素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等免疫调节作用发挥疗效,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如肾毒性等。
3.生物制剂:近年来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生物制剂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奥马珠单抗,它是针对免疫球蛋白E(IgE)的单克隆抗体,对于由IgE介导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能显著减少慢性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西替利嗪滴剂等。要注意儿童的用药剂量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进行计算,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是否有嗜睡等情况。儿童的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等,家长需留意儿童的日常接触史,以便排查可能的诱因。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使用某些抗组胺药物时需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上,要注意皮肤的保湿等护理,因为老年皮肤屏障功能减退,干燥的皮肤可能加重荨麻疹症状,同时要避免过度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3.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组胺药物时,需减少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要权衡免疫抑制剂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影响,可能需要在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
慢性荨麻疹通过规范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症状的控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并且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寻找并避免可能的诱因,如明确过敏原后避免接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