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评估包括病史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方面。病史有长期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症状,进展后有心悸气短等;体格检查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等心脏体征及血压持续升高;辅助检查心电图有左心室肥厚劳损表现,胸部X线见心影等改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可有BNP等指标异常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
1.病史方面: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是基础,不同年龄段人群高血压患病特点不同,比如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年轻人群也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等出现高血压,长期高血压病史会逐渐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因素会加重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2.临床表现方面: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活动后加重。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在症状表现上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血压波动可能影响病情。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使高血压控制不佳,进而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进展。
二、体格检查发现
1.心脏体征:可发现心界向左下扩大,这是因为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逐渐代偿性肥大,心界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由于左心室扩大导致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
2.血压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正常范围,不同年龄阶段正常血压范围不同,如成年人收缩压正常范围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压多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且控制不佳。
三、辅助检查依据
1.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劳损的表现,如电轴左偏,QRS波群电压增高,ST-T改变等。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左心室肥厚的特征性改变是重要依据。
2.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向左下扩大,主动脉升弓部扩张等表现。通过X线可以直观看到心脏外形的改变,帮助判断心脏扩大的情况。
3.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降低等情况。超声心动图能更精准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脏超声表现会根据生理发育等有所不同,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上述典型的超声改变。
4.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但可能会有一些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异常,如脑钠肽(BNP)等,当心脏功能受损时,BNP水平会升高,帮助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