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怎么办
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非甾体抗炎药、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大等,Hp感染较重要,可通过呼气试验明确。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及抗Hp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观察黏膜恢复情况。
一、明确病因
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精神压力过大等。Hp感染是较为重要的病因,约半数以上的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
二、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对于有吸烟、酗酒习惯的患者,应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胃黏膜血液供应,还会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酗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饮食上要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对于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十二指肠的正常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的食物,且要在家长监督下规律进食;老年患者要关注其消化功能的变化,饮食更要精细易消化,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黑便等出血表现,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要注意情绪调节和保暖,避免因激素变化及寒冷刺激加重胃肠不适;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谨慎,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影响以及与基础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这类药物能显著促进溃疡愈合;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也可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但效果相对质子泵抑制剂稍弱。
保护胃黏膜药物: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侵袭;铝碳酸镁等药物也能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
抗Hp治疗:如果存在Hp感染,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通过多种药物协同作用来根除Hp,从而促进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并减少复发。
四、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恢复情况。一般在治疗后一段时间需要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是否愈合、胃炎的炎症程度是否减轻等。对于有复发倾向或病情易反复的患者,更要密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