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地高辛具有正性肌力作用,通过抑制钠-钾-ATP酶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有负性频率作用,增强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有影响,可缩短有效不应期、减慢房室结传导,用于治疗相关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不同患者因自身特点使用时需注意相应情况。
1.正性肌力作用
地高辛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钠离子-钙离子交换机制,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地高辛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在一项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使用地高辛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得到改善,表明其正性肌力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的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正性肌力作用机制是相同的,但在儿童心力衰竭患者中需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能影响地高辛的代谢,但正性肌力作用的核心机制依然基于钠-钾-ATP酶的抑制。
2.负性频率作用
地高辛可以增强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这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心率减慢可以使心肌得到更多的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利于心肌的血液供应和心肌功能的改善。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往往存在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的情况,地高辛的负性频率作用可以纠正这种异常的心率状态。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负性频率作用发挥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机制是基于对迷走神经和窦房结的作用。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且心率偏快的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负性频率作用能帮助调整心率至更有利于心脏功能改善的范围;而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心率调节因素的患者,使用地高辛时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变化,因为其负性频率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呼吸相关的心率调节平衡。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地高辛可以缩短心房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等。它能使房室结的传导减慢,这一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的情况。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地高辛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对于不同病史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有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地高辛对房室结传导的减慢作用是其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药理作用体现;而对于没有心房颤动病史但存在其他心律失常相关心力衰竭的患者,地高辛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心脏的电活动,辅助改善心功能。但在使用地高辛时,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其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可能会引发其他心律失常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