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急性胃肠炎的常见方法
西医治疗急性胃肠炎包括一般治疗、补液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并调整饮食;补液治疗分口服和静脉补液;药物治疗有抗感染、止吐、止泻及调节肠道菌群等药物,不同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以利于身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成年人则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休息需求有所不同,儿童的新陈代谢较快,充足休息对其胃肠道功能恢复尤为重要;而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休息有助于体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双重恢复。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暂禁食或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待病情好转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儿童患者在饮食调整时需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2.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轻度脱水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根据脱水程度按说明书服用。儿童患者服用口服补液盐时要注意口感,可适当调整服用方式,如少量多次服用;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呕吐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不同年龄患者对口服补液的耐受性不同,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口服补液时需密切观察反应;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补液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体液平衡的影响。
静脉补液:中、重度脱水或呕吐严重无法口服补液者需静脉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静脉补液要严格遵循补液原则,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对于儿童患者,静脉补液要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护理,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补液时要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注意补液速度对心脏的影响。
3.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过敏的抗生素。
止吐药物:呕吐明显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儿童患者使用止吐药物要考虑其年龄和身体耐受性,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止吐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止泻药物:腹泻严重者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蒙脱石散对不同年龄患者均适用,但儿童服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服用方法;对于有便秘病史的患者使用止泻药物要谨慎,避免加重便秘。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可使用双歧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儿童患者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储存和服用方法,保证药物活性;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