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荨麻疹治疗的方法
荨麻疹的应对可从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三方面入手。避免诱因需识别规避已知诱因并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抗组胺药是一线药,严重时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者无效时用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包括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及密切监测病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就医。
一、避免诱因
1.识别并规避已知诱因:荨麻疹的诱因众多,如食物(常见的有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接触物(某些化妆品、化纤织物等)以及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患者需仔细回忆发病前的相关情况,尽可能识别并规避已知诱因。例如,若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若因接触特定物质后发病,需避免再次接触该物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留意其日常饮食、接触的物品等,及时发现可能的诱因并加以规避。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时的环境等因素,避免因接触过敏原或物理因素刺激而诱发荨麻疹。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建议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度饮酒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荨麻疹的症状或增加复发风险。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组胺引起的风团、瘙痒等症状。常见的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类药物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但需注意其嗜睡等不良反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严重、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等不良反应。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使用糖皮质激素需非常谨慎,应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其他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抗组胺药物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对症治疗
1.止痒处理:若瘙痒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但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修剪其指甲,防止搔抓导致皮肤破损。
2.病情监测与紧急处理:密切观察荨麻疹的病情变化,如风团的范围、数量、瘙痒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严重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抢救,如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更要加强病情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