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力衰竭晚期症状
老年心力衰竭晚期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水肿(从下肢开始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渐蔓延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尿量减少(肾灌注不足致)、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等)、心悸(心率增快等致)、意识障碍(脑供血不足致),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让患者休息,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因素,及时就医,依医生指导规范治疗,治疗中注意药物对老人肝肾功能等影响并调整方案,给予更多关怀照顾。
一、呼吸困难
老人心力衰竭晚期时呼吸困难往往较为明显,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即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才能缓解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从而使呼吸困难加重。另外,还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这是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进一步加重所致。
二、水肿
多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水肿的发生是因为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使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例如,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静脉压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三、乏力、疲倦
老人会感觉极度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出现疲惫不堪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代谢功能紊乱所致。
四、尿量减少
肾脏灌注不足是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随之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使尿量减少。长期尿量减少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
五、消化系统症状
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例如,胃肠道淤血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进而引起上述消化系统症状。
六、心悸
老人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等心悸症状,这与心力衰竭时心脏节律异常、心率增快等因素有关。心脏为了弥补泵血功能的不足,会加快心率,从而导致心悸的发生。
七、意识障碍
严重心力衰竭晚期,由于心输出量严重不足,脑供血明显减少,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缺血缺氧,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家属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注意让患者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同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并且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确保患者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