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治疗方法
胰腺炎急性期需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液分泌、镇痛、抗感染;胆结石在胰腺炎病情稳定后可内镜下治疗,不适合者手术;预防复发要饮食调整、定期复查、针对胆结石长期管理,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儿童患者用药等要谨慎。
一、急性期治疗
1.禁食禁饮与胃肠减压:患者需禁食禁饮,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胰液分泌,一般需持续至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液体和营养的供应,可通过静脉途径补充。
2.补液治疗:积极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调整补液的量和种类,例如对于存在低血容量休克风险的患者,需快速补充生理盐水等晶体液,必要时补充胶体液。不同年龄患者的补液量计算有差异,儿童需根据体重等进行精确计算。
3.抑制胰液分泌: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抑制胰液分泌,如奥曲肽等。生长抑素能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从而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
4.镇痛治疗: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等,但需避免使用吗啡,因为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胰腺炎病情。对于儿童患者,选择镇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
5.抗感染治疗:若考虑有感染因素,根据病情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等。需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风险等综合判断感染的可能病原菌,合理选择抗生素。
二、胆结石的处理
1.内镜下治疗:在胰腺炎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对于适合内镜治疗的患者,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取出结石的方法。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操作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
2.手术治疗:如果内镜下治疗困难或不适合内镜治疗,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取石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胆结石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综合决定。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三、预防复发
1.饮食调整:患者需遵循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少胆结石的形成和胰腺炎的复发。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调整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例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
2.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胆结石的情况和胰腺的状态。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复查的频率。
3.针对胆结石的长期管理:对于有胆结石病史的患者,根据胆结石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等,但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评估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