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阑尾炎怎么回事
坏疽性阑尾炎是阑尾炎严重类型,因阑尾管腔阻塞致血运障碍坏死,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腹痛等症状及不同人群差异,诊断靠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多需手术治疗,手术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方面的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发生坏疽性阑尾炎的机制可能有差异。儿童时期阑尾淋巴组织丰富,更易因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管腔阻塞;老年人血管相对脆弱,血液循环调节能力较差,一旦有管腔阻塞等情况,更易出现血运障碍引发坏疽。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阑尾管腔内容物排出不畅,增加阻塞几率。而缺乏运动可能使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也不利于阑尾内容物的正常排出。
病史因素:有过阑尾炎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阑尾局部组织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再次发作时更易迅速发展为坏疽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起初多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随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且疼痛呈持续性加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可升高,一般在38℃左右,严重时体温可更高。
体征方面:右下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这是腹膜刺激征的表现。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高热、寒战等。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坏疽性阑尾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定位不如成人准确,可能早期就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要密切观察。
老年人: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腹痛可能不剧烈,但全身感染症状可能更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的体征,如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的程度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提示有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及周围渗出情况;腹部CT对诊断坏疽性阑尾炎也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
不同检查方法的适用人群及意义
儿童:B超相对更安全,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较好地观察阑尾情况,且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
老年人:CT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阑尾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但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如肾功能不全等,需权衡利弊。
坏疽性阑尾炎的治疗
一旦确诊坏疽性阑尾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即阑尾切除术。手术可以去除坏死的阑尾组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引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注意保护周围组织,术后要加强护理,因为儿童身体恢复能力虽强,但术后感染等风险仍需关注,要保持切口清洁,密切观察体温等变化。
老年人:术前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手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术后要加强呼吸、循环等方面的监测,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