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自救方法
介绍了四种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自救方法,包括深呼吸法(适用于大多数发作时自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需谨慎,老年人动作要缓慢)、Valsalva动作法(年轻人相对易耐受,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谨慎,老年人不建议轻易尝试)、刺激咽部法(一般人群可尝试,咽喉疾病患者等应避免,儿童需格外谨慎)、体位改变法(体质较好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人群可能有效,老年人等突然改变体位需缓慢),若自救无效或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深呼吸法
1.操作方法:尽量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呼气,重复进行。研究表明,深呼吸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从而可能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一般每次深呼吸持续10-15秒左右,可反复进行多次。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自救。但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过度深呼吸可能会加重呼吸不适。同时,老年人在进行深呼吸时要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头晕等不适。
二、Valsalva动作法
1.操作方法: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屏气,同时用力做呼气动作,就像排便时用力的样子。Valsalva动作可以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对心脏产生影响以终止心动过速。一般持续时间为10-15秒。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年轻人相对更易耐受该动作,但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使用Valsalva动作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剧烈波动等不良后果,这类人群应谨慎使用。老年人也不建议轻易尝试该方法,以免引发意外。
三、刺激咽部法
1.操作方法: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反射。这种反射也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可能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但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误吸等情况。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可尝试,但对于有咽喉疾病(如咽喉炎、咽喉肿瘤等)的人群,刺激咽部可能会加重局部不适,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这类人群应避免使用该方法。儿童在使用时需格外谨慎,防止因刺激过度引发呛咳等危险情况。
四、体位改变法
1.操作方法: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坐起或站立,或者反过来。体位的改变可能会通过影响静脉回流和心脏的位置,反射性地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对心动过速产生影响。例如,从卧位快速坐起,可能会改变心脏的前负荷等,进而终止心动过速。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体质较好、没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老年人或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群,突然改变体位可能会导致血压骤降,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等不适,甚至可能摔倒受伤,这类人群应缓慢改变体位,避免突然变化。
当通过以上自救方法仍无法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速频繁发作、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心电图监测、药物复律或电复律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