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危害
心律不齐对人体有多方面不良影响,可扰乱心脏泵血功能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器官功能;会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如房颤致脑卒中风险升高、室性心动过速等增心肌梗死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并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严重心律不齐如心室颤动有潜在致命风险,老年人及有严重心脏病史人群更易受威胁
一、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心律不齐可扰乱心脏正常的电活动节律,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能保证血液高效地从心房泵入心室,再由心室泵出供应全身。但心律不齐时,如房颤,心房收缩不协调,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据相关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心输出量可能较正常降低20%-30%,长期如此会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出现心律不齐,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血液供应;老年人本身器官功能减退,心律不齐导致的泵血功能下降更易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
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一)脑卒中风险升高
以房颤为例,房颤时心房内血液容易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血管时,就会造成脑栓塞,引发脑卒中。有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人群的5倍-17倍。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房颤引发脑卒中的风险上虽无绝对差异,但整体房颤患者群体中脑卒中风险显著提升。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的人群,本身血管状态不佳,若合并心律不齐,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大。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同时伴有心律不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是大幅增加。
(二)心肌梗死风险上升
某些心律不齐,如室性心动过速,会影响心室的正常收缩,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室收缩异常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受到影响,长期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对于年轻人群,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伴随心律不齐,虽相对老年人心肌梗死风险低,但也存在潜在风险;而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差,心律不齐更易诱发心肌梗死。
三、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心律不齐会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稍一活动就会感觉不适,这会导致其运动耐力下降,生活乐趣减少。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受心律不齐困扰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于儿童患者,心律不齐可能影响其学习和玩耍,对其心理发展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不适而变得孤僻,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
四、潜在的致命风险
严重的心律不齐,如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心室颤动相关的致命风险,但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发生心室颤动后的抢救成功率相对较低。在有严重心脏病史的人群中,如心肌病患者,出现严重心律不齐进而导致致命风险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