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什么意思
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是指双侧颈动脉血管壁有斑块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其形成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可能影响脑供血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需综合管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形成的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一般来说,男性在更年期前患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风险高于女性,但更年期后女性风险逐渐接近男性。例如,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生活方式
饮食: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是重要因素。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比如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会增加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几率。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吸烟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很多。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情况更容易发生,而这些因素都与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例如,长期久坐、很少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患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对较高。
3.病史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脂质等物质沉积,进而引发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和进展速度都会明显加快。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促进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容易导致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后,病情进展往往更快,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更高。
高脂血症:血液中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高的LDL-C会被氧化修饰,然后被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逐渐发展为斑块。
二、可能带来的影响
1.对脑供血的影响:双侧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可能会导致颈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如果颈动脉严重狭窄,会使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症状。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2.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时,斑块容易破裂,破裂后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梗死;或者到达心脏,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例如,有研究显示,存在双侧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没有颈动脉斑块的人群高数倍。
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血管病变情况,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从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