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和荨麻疹的区别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有相应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对症支持治疗和疫苗预防;荨麻疹病因复杂,表现为皮肤风团等,依典型表现诊断,去除诱因并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预防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接触后病毒侵入人体,先在上呼吸道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儿童及青少年易感,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多。
2.荨麻疹:病因复杂,常见因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冷、热、日光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相关诱因后易诱发,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因难以明确。
二、临床表现
1.风疹: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前驱期较短,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一般2-3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常伴有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儿童感染风疹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感染可能症状更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炎或关节痛等表现。
2.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常突然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可伴有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可达数月或数年。不同年龄人群荨麻疹表现相似,但儿童皮肤较娇嫩,风团可能更易出现搔抓后皮肤破损等情况,需注意皮肤护理。
三、诊断方法
1.风疹: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可确诊近期风疹病毒感染,还可通过病毒分离等方法,但病毒分离操作相对复杂。医生会结合患者接触史、症状等综合判断。
2.荨麻疹: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诱因、皮疹特点、病程等,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有其他病因引起的荨麻疹,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患者问诊时需考虑其表达能力等因素,准确获取病史信息。
四、治疗与预防
1.风疹:目前无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时可适当休息、多饮水,体温较高时可进行物理降温等。预防主要是接种风疹疫苗,接种后可有效预防风疹感染,儿童应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风疹疫苗,成人也可根据情况接种。
2.荨麻疹:首先是去除诱因,如明确是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相关食物等。治疗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注意药物剂型及剂量选择,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以保证用药安全。预防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