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先天性巨结肠在新生儿期有胎便排出延迟、呕吐症状;婴儿期及幼儿期有腹胀、便秘、发育迟缓表现;早产儿表现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女婴无性别差异但护理需细致,有家族病史儿童要早观察早检查;需与功能性便秘、先天性肠闭锁等鉴别,通过相关检查可区分并采取正确治疗。
一、新生儿期症状表现
1.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远端结肠痉挛,胎便通过受阻,常出现胎便排出延迟的情况,部分患儿甚至在出生后48小时仍未排出胎便,需要借助开塞露等刺激手段才能排出少量胎便。这是因为病变肠段处于痉挛状态,肠管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胎便积聚。
2.呕吐:早期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奶汁、胆汁等。这是由于肠道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内容物反流引起,呕吐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频繁呕吐,影响患儿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二、婴儿期及幼儿期症状表现
1.腹胀:是较为突出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患儿腹部膨隆,形似“青蛙肚”,这是因为近端结肠扩张,大量粪便积聚所致。腹胀可影响患儿呼吸,导致呼吸急促等表现。
2.便秘:顽固性便秘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表现之一。患儿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才排便一次,需依靠灌肠、使用开塞露等方法才能排便。由于粪便长期积聚在结肠内,导致肠管扩张、肥厚。
3.发育迟缓:由于长期便秘、腹胀,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导致患儿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精神状态较差,面色萎黄等。这是因为肠道功能异常,食物消化吸收障碍,无法为患儿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先天性巨结肠在早产儿中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胎便排出延迟可能更不明显,但腹胀、便秘等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弱,腹胀可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需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护理时要注意保暖,轻柔护理腹部,避免加重腹胀。
2.女婴:在症状表现上与男婴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护理和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女婴的生理特点,进行检查操作时要更加轻柔、细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关注女婴的心理状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关怀。
3.有家族病史的儿童:如果家族中有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其子女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儿童在婴儿期就要密切观察胎便排出情况、腹胀及排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直肠指诊、钡剂灌肠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先天性巨结肠需要与功能性便秘、先天性肠闭锁等疾病相鉴别。功能性便秘患儿通过调整饮食、使用缓泻剂等治疗后症状多可缓解,而先天性巨结肠经保守治疗症状难以改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多在出生后即出现频繁呕吐、无胎便排出等严重表现,腹部X线等检查可助于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疾病,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