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引起胃出血
胃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主要病因,中老年及男性易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增加其破裂出血风险;急性胃黏膜病变由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及酗酒诱发,重症创伤等特殊人群风险高;胃癌组织侵蚀血管致出血,好发于中老年,其发生与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
一、消化性溃疡
1.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可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等药物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当溃疡侵蚀血管时就会引起胃出血。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约70%-8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50%-60%的胃溃疡与Hp感染相关,而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受消化性溃疡影响,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有一定关联,比如男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容易接触到NSAIDs等药物。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发病原因: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就会发生大量胃出血。据统计,在肝硬化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约有50%-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首次出血的死亡率较高。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尤其是已经患有肝病的人,需要高度警惕胃出血的可能。
三、急性胃黏膜病变
1.诱因分析: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此外,酗酒也是常见诱因,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研究发现,在因应激状态或酗酒就诊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并导致胃出血。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重症创伤患者或大手术后患者,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风险较高,需要密切监测。而对于酗酒的中青年人群,应提醒其注意饮酒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因酗酒引发胃出血。
四、胃癌
1.肿瘤影响:胃癌组织生长迅速,容易发生坏死、溃疡,侵蚀血管后可引起胃出血。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发生与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在胃癌患者中,约有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出血表现。
2.年龄因素: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因此中老年人群更需重视胃部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