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怎么确诊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病史采集要询问腹痛具体情况等;体格检查有右下腹压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无特异;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各有优缺点;结肠镜可辅助诊断,需综合各检查及考虑不同因素提高诊断准确性。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腹痛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的部位(通常慢性阑尾炎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诱因等。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腹痛发作史,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结合家长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女性患者要注意与妇科疾病相鉴别,询问月经史等情况;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这是慢性阑尾炎较常见的体征,压痛部位固定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但压痛程度可能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度压痛。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压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腹壁较薄,压痛可能相对更明显,但需注意与其他腹部疾病鉴别。
2.其他体征:一般情况下反跳痛和肌紧张不明显,但如果病情有进展,可能也会出现。另外,还需检查其他腹部区域,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腹痛。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多数慢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稍有增高。但血常规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因为单纯依靠血常规不能确诊慢性阑尾炎,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血常规有类似改变。
2.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发作时,CRP可能会升高,可反映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但同样不是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慢性阑尾炎时阑尾可能表现为增粗、管壁增厚等,但B超检查的准确性可能受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慢性阑尾炎可能难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腹部B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式和参数,儿童由于腹腔脏器相对较小等特点,B超检查需更精细操作。
2.腹部CT:对于诊断慢性阑尾炎有一定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结构,如阑尾是否增粗、周围组织有无炎症等情况。CT检查相对B超更能准确判断阑尾的病变情况,但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要考虑患者的辐射暴露问题,尤其是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五、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阑尾开口的情况,若发现阑尾开口有炎症、狭窄、分泌物等异常,有助于辅助诊断慢性阑尾炎。但结肠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尤其是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要充分评估麻醉风险。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判断是否为慢性阑尾炎,需要注意各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相互配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