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骨折后遗症常见类型及表现多样,包括关节僵硬(长期固定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活动范围减小,儿童老人表现有别)、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致关节面不平整、磨损等引发疼痛肿胀等,年龄大及肥胖者风险更高)、肌肉萎缩(患肢活动少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儿童老人影响不同)、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老人易出现)、肢体短缩畸形(骨折复位不佳等致患肢短缩,影响儿童生长及成人行走等)、慢性疼痛(骨折部位周围组织损伤修复后遗留长期疼痛,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
1.关节僵硬:骨折后由于长期固定,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挛缩,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例如上肢骨折后肩关节可能出现外展、内旋等活动受限,这与固定期间关节缺乏正常活动刺激,周围软组织纤维化有关。对于儿童骨折,由于其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且儿童在康复训练时需家长配合耐心引导,因为儿童可能因疼痛抗拒康复锻炼;而老年人骨折后关节僵硬发生率相对较高,与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退变、身体机能下降有关,康复训练需更循序渐进。
2.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骨质增生等,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比如膝关节骨折后,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异常摩擦,逐渐出现关节炎表现,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关节软骨已有一定退变基础,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更高,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过度使用关节,如肥胖患者膝关节承重较大,会加速创伤性关节炎的进展。
3.肌肉萎缩: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例如下肢骨折后腿部肌肉明显变细,力量较健侧下降。儿童骨折后肌肉萎缩如果不及时康复训练,可能影响其未来肢体功能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萎缩可能阻碍肌肉正常生长;老年人肌肉萎缩恢复相对困难,且容易影响日常行走等活动能力,需要在骨折恢复期间尽早进行适度的肌肉收缩等康复训练来预防。
4.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超过正常时间范围,称为延迟愈合;超过很长时间仍未愈合则为不愈合。这与骨折部位血液供应、骨折端情况、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等有关。例如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骨代谢减慢、营养吸收相对较差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营养方面如果缺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折愈合,生活方式上吸烟等不良习惯也会阻碍骨折愈合。
5.肢体短缩畸形:骨折复位不佳或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患肢短缩。比如下肢骨折后可能出现长短腿情况,影响步态。儿童肢体短缩可能影响其下肢正常生长发育平衡,需要及时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纠正;成年人肢体短缩会影响行走功能和身体平衡,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
6.慢性疼痛:骨折部位周围组织损伤修复后仍遗留长期疼痛,可能与神经损伤、软组织粘连等有关。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慢性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对患肢活动的抗拒,而老年人可能因慢性疼痛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需要关注疼痛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康复等措施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