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检查怎么回事
羊水穿刺是产前诊断方法,目的是筛查染色体疾病、诊断单基因遗传病,时机多在妊娠16-22周,操作包括术前准备、穿刺、术后处理,有流产、感染、羊水渗漏等风险,有先兆流产等情况者一般不建议做,年龄大等情况需与医生沟通后谨慎决定。
一、羊水穿刺检查的定义
羊水穿刺检查是一种产前诊断方法,医生会用穿刺针穿过孕妇的腹壁、子宫壁,进入羊膜腔,抽取一定量的羊水进行检测。通过对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等,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等情况。
二、羊水穿刺检查的目的
1.染色体疾病筛查
可以检测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例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会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等严重问题,通过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患病。
对于一些染色体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也能进行检测。
2.单基因遗传病诊断
若家族中有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病史,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可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三、羊水穿刺检查的时机
一般建议在妊娠16-22周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这个时间段内,羊水量相对较多,胎儿较小,穿刺时损伤胎儿的风险较低,同时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活力较好,便于进行细胞培养和检测。
四、羊水穿刺检查的操作过程
1.术前准备
孕妇需要先进行B超检查,确定胎盘位置、胎儿情况等,以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确保没有穿刺禁忌证,如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
2.穿刺操作
孕妇通常取仰卧位,医生会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穿刺针依次穿过腹壁、子宫壁进入羊膜腔。抽取羊水时,会有少量羊水流出,抽取的量一般为20-30ml左右。
3.术后处理
穿刺后孕妇需要在医院休息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情况。回家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五、羊水穿刺检查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1.风险
流产:虽然发生概率较低,约为0.5%-1%,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流产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等。
感染:穿刺属于侵入性操作,有发生感染的可能,不过概率很低,一般在0.1%以下。
羊水渗漏: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羊水渗漏的情况,不过大多可以自行恢复。
2.注意事项
对于有先兆流产症状、胎盘位置异常(如前置胎盘)、孕妇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等情况的孕妇,一般不建议进行羊水穿刺检查。
年龄较大的孕妇(如35岁以上)由于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更有必要考虑进行羊水穿刺检查,但同时也需要充分了解检查的风险并谨慎决定。
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和病史的孕妇在决定是否进行羊水穿刺检查时,都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评估利弊后再做出建议。例如,对于有多次不良妊娠史且怀疑有染色体异常的孕妇,羊水穿刺检查可能是明确胎儿情况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在充分告知风险的前提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