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的应对包括避免诱因,找出可能诱因并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留意相关诱因;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物(分代及儿童、成人使用注意)、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情况及特殊人群需谨慎)、免疫抑制剂(用于慢性顽固性且其他治疗无效时);对症治疗针对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避免滥用药物、老年人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局部反应、妊娠期女性谨慎用药、哺乳期女性权衡药物对婴儿影响。
一、避免诱因
1.找出可能引发荨麻疹的诱因并尽量避免,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青霉素等)、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接触物(某些化学物质等)。不同年龄人群诱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与食物、病毒感染关系更密切,成人可能与药物、吸入物等关系较突出,若有基础病史需特别留意与病史相关的诱因。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作用,能有效缓解风团和瘙痒症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嗜睡副作用相对较轻,更适合白天需要正常活动的人群包括各年龄段患者,但儿童使用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谨慎选择合适剂型和剂量范围;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有较强嗜睡作用,可能影响儿童学习和成人工作,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三、其他药物
1.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荨麻疹等情况,如泼尼松等。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疗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者使用需更加谨慎评估利弊。
2.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有较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相关风险,使用过程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对症治疗
1.对于伴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表现的患者,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这部分情况虽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争分夺秒处理,不同年龄患者急救处理基本原理相同,但儿童在剂量等方面需严格按体重等计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荨麻疹需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用药前需准确测量体重以计算合适剂量,同时要关注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嗜睡加重、皮疹变化等情况,家长需密切观察并按医嘱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如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且老年人皮肤较敏感,要注意药物外用时的局部反应等。
3.妊娠期女性:荨麻疹在妊娠期也可能发生,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尽量缓解症状,若需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安全的药物。
4.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也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对母亲荨麻疹治疗和对婴儿安全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并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