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荨麻疹晚上才会痒
荨麻疹晚上瘙痒加重受多因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白天交感神经兴奋抑制瘙痒传导、夜间副交感神经占优使敏感性增加;皮质醇白天分泌多抑制炎症瘙痒、夜间分泌少抑制作用减弱;皮肤自身夜间温度湿度变化、屏障功能下降可致瘙痒;心理上夜晚注意力更集中自身感觉、情绪波动也会加重瘙痒。
一、神经因素的影响
1.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在白天和夜晚有所不同。白天时,人体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各种外界刺激较多,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对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瘙痒相关的神经传导。而到了夜晚,环境相对安静,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这使得皮肤的神经末梢对瘙痒的敏感性增加。例如,有研究发现,夜间皮肤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情况与白天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荨麻疹患者在晚上更容易感觉到瘙痒。
2.皮质醇分泌节律:人体内的皮质醇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皮质醇分泌较多,它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对荨麻疹相关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进而减轻瘙痒感。而到了夜间,皮质醇分泌减少,对炎症和瘙痒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晚上更为明显。正常情况下,皮质醇在清晨达到分泌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夜间处于较低水平,这种节律变化与荨麻疹晚上瘙痒加重有一定关联。
二、皮肤自身特性的改变
1.皮肤温度与湿度:夜晚人体的皮肤温度和湿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夜间皮肤温度相对白天略有降低,皮肤湿度可能会有所增加。荨麻疹患者的皮肤比较敏感,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例如,皮肤温度降低可能会使皮肤的神经纤维兴奋性改变,导致瘙痒感觉被放大;皮肤湿度增加可能会影响皮肤表面的酸碱度等微环境,进而刺激瘙痒相关的神经感受器,使得患者在晚上更容易感觉到瘙痒。
2.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在夜间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皮肤屏障可以阻挡外界刺激物和过敏原等进入皮肤内部,同时保持皮肤内水分的平衡。如果皮肤屏障功能在夜间有所下降,那么外界的一些刺激因素更容易作用于皮肤的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反应。比如,某些荨麻疹患者本身存在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在夜间这种缺陷可能会更加明显,从而导致瘙痒症状加重。
三、心理因素的作用
1.注意力集中程度:白天人们通常有较多的外界事务需要处理,注意力分散,对身体自身感觉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到了夜晚,环境安静,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身身体状况上,尤其是对于患有荨麻疹的患者来说,对皮肤瘙痒的感知会更加敏锐。例如,当一个人在白天忙于工作或其他活动时,可能不会太在意皮肤的瘙痒感,但到了晚上安静下来后,就会明显感觉到荨麻疹带来的瘙痒。
2.情绪状态影响:夜间人体的情绪状态也可能发生变化。有些人在夜晚可能会因为放松下来或者受到一些情绪因素的影响,如焦虑、紧张等情绪的波动,而加重荨麻疹的瘙痒症状。情绪因素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身体的生理状态,进而影响荨麻疹的瘙痒程度。比如,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荨麻疹患者,夜间情绪可能更加不稳定,导致瘙痒感觉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