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什么意思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在分娩期,由脐带异常等引起,表现为胎心率、胎动、羊水异常;慢性常于妊娠晚期,因孕妇疾病等致胎动减少、胎心率异常等。对孕妇和胎儿有影响,诊断靠胎心监测、B超、胎儿头皮血pH测定,处理上急性依宫口情况决定分娩方式,慢性针对病因及孕周等处理。
一、分类及特点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主要因脐带异常(如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等)、胎盘早剥、宫缩过强且持续时间长及产妇低血压、休克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若胎心率>160次/分钟,尤其是>180次/分钟,为胎儿缺氧的初期表现;随后胎心率<110次/分钟,甚至<100次/分钟;还可出现胎动异常,开始胎动频繁,继而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入羊水中,羊水可呈浅绿色、黄绿色甚至棕黄色。
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多因孕妇全身性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胎盘功能不全(如胎盘老化、胎盘梗死等)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胎动减少,胎动计数<10次/12小时为胎动减少;胎心率异常,电子胎心监护可出现基线变异减少、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生物物理评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胎心监护,总分0~10分,<4分提示胎儿窘迫。
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孕妇方面: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不同,如高龄孕妇因自身合并症及胎盘功能相对较差等因素,发生胎儿窘迫的概率可能增加。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情况,积极控制病情,以降低胎儿窘迫发生风险。
胎儿方面:胎儿窘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对于不同孕周的胎儿,处理方式有所差异,如孕晚期发生胎儿窘迫时多需及时终止妊娠,而孕中期发生胎儿窘迫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能保守治疗及后续处理。
三、诊断方法
胎心监测:通过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是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手段。
B超检查:可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及功能、羊水情况等,如观察羊水指数、胎儿血流等指标来辅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情况。
胎儿头皮血pH测定:通过胎儿头皮血pH测定来判断胎儿酸碱状态,正常胎儿头皮血pH为7.25~7.35,若pH<7.20提示胎儿酸中毒,存在胎儿窘迫。
四、处理原则
急性胎儿窘迫:应采取果断措施改善胎儿缺氧状态。若宫口未开全,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
慢性胎儿窘迫:应针对病因处理,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及窘迫程度决定处理方案。若孕周小,胎儿肺未成熟,应保守治疗尽量延长孕周,同时促胎儿肺成熟,严密监测胎儿情况;若孕周已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高,应考虑终止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