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治疗
急性阑尾炎有腹痛(初始上腹部或脐周隐痛胀痛,数小时后转移固定右下腹)、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表现,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单纯性早期、有禁忌证、形成脓肿等,用抗生素抗感染并观察)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包括阑尾切除术及阑尾周围脓肿处理,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有不同特点)
一、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1.腹痛
初始表现:多数患者初始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呈隐痛或胀痛,这是因为阑尾起始段受内脏神经支配,疼痛定位不确切。例如,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腹痛起始部位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脐周或全腹不适。
转移过程:数小时(6-8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特点,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壁层腹膜,出现躯体神经定位痛。成年人大多有此典型转移痛过程,但婴幼儿由于阑尾位置变异较多,腹痛转移不典型。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早期即可出现,可能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反射性引起。儿童急性阑尾炎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可能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可能与阑尾炎症刺激肠道有关;也有患者出现便秘,与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关。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时,胃肠道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注意鉴别。
3.全身症状
发热:早期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当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体温可升高,可达38℃左右,如发生腹膜炎,体温可更高,可达39℃-40℃。儿童急性阑尾炎体温升高相对较明显,且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体温波动可能较大。
乏力: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症状,与炎症反应导致的机体代谢变化有关。
二、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炎症较轻;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急性阑尾炎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等。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腹痛、体温、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2.手术治疗
适应证: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如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复发性阑尾炎等。
手术方式:
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儿童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因为儿童腹壁薄,腹腔镜操作视野清晰,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
阑尾周围脓肿处理:若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先进行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待脓肿局限、体温正常后3个月左右再行阑尾切除术;若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变化,及时评估手术风险;儿童急性阑尾炎病情进展快,应尽早评估手术必要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术后加强护理,注意切口感染等问题;妊娠期急性阑尾炎需特别谨慎,应充分权衡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早期手术治疗,避免炎症扩散影响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