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针对出血患者需进行一般治疗,包括体位与监测;补充血容量,选晶体液等并按需调整;采取药物止血(用抑酸剂、血管收缩剂等)、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止血措施;进行病因治疗,如消化性溃疡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等综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针对门静脉高压处理,胃肠道肿瘤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综合考虑各特殊人群情况制定方案。
一、一般治疗
1.体位与监测:患者应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动态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记录尿量等,对于老年、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更需严密监测,防止病情恶化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二、补充血容量
1.输液选择: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以扩充血容量,必要时输注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根据患者失血程度及生命体征调整输液速度和量,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心功能情况,避免输液过快导致心衰;对于贫血患者可能还需考虑输血指征,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抑酸剂: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发挥作用,有利于止血,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等相关出血的患者适用,能创造有利于止血的胃内环境。
血管收缩剂:如垂体后叶素等,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起到止血作用,但此药可能引起冠脉痉挛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内镜下止血
适用情况:对于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内镜下可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如对于溃疡出血可进行内镜下止血夹夹闭、电凝止血等;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等,内镜下止血精准有效,能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处理,尤其适用于出血较急且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
3.介入治疗: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等治疗的大出血患者,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血管后进行栓塞治疗,如肠系膜上动脉等部位的出血,通过介入栓塞阻断出血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对于身体状况能耐受介入操作的患者适用,但需评估介入风险。
4.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无效、出血严重危及生命等情况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胃肠道肿瘤、严重的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等情况,手术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手术耐受性。
四、病因治疗
1.针对不同病因处理
消化性溃疡:在止血的基础上,需进一步针对溃疡进行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若有感染)等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长期管理方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针对门静脉高压等病因进行处理,如对于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降低门静脉压力等综合措施,包括药物(如普萘洛尔等)、饮食管理等,特殊人群如老年肝硬化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
胃肠道肿瘤:明确诊断后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考虑患者整体状况及各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