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怎么治疗
心脏瓣膜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相关症状;介入治疗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用于高龄等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用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包括瓣膜修复术(病变轻可修复时优先考虑)和瓣膜置换术(病变重无法修复时采用,分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心脏瓣膜病引起的相关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会使用利尿剂来减轻心脏的负荷,像呋塞米等利尿剂可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多余的液体潴留,缓解水肿等心衰症状;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正常的心律,但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瓣膜的病变问题,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病情评估后的医嘱,不同患者因病情差异药物选择和使用也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二、介入治疗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适用于高龄、有严重手术禁忌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输送到主动脉瓣位置进行置换,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该技术是利用血管穿刺等微创方式,将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经股动脉等途径送达主动脉瓣区域,精准释放人工瓣膜来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传统开胸手术风险高,TAVR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等情况是否适合该介入操作。
2.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二尖瓣口,扩张狭窄的二尖瓣,改善二尖瓣的血流情况。这种介入方法相对创伤较小,对于符合适应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但也需要评估患者二尖瓣狭窄的程度、瓣叶的弹性等情况是否适合该介入操作。
三、外科手术治疗
1.瓣膜修复术:如果心脏瓣膜病变程度相对较轻,有修复的可能性,会优先考虑瓣膜修复术。例如,对于一些二尖瓣病变,通过修复瓣叶、瓣环等结构,保留自身瓣膜的功能。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自身瓣膜的生理功能,减少术后长期使用抗凝等药物的风险等,但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病变瓣膜是否具有可修复的条件,需要通过详细的心脏检查来评估,如心脏超声等检查来判断瓣膜病变的具体情况是否适合修复。
2.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可选择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机械瓣膜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膜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出现瓣膜衰败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选择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机械瓣膜,但需要面临终身抗凝的风险和相关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可能更多考虑生物瓣膜,但要考虑到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问题。在手术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年龄、身体一般情况、基础疾病等,来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例如,年轻且没有严重出血倾向等禁忌证的患者适合机械瓣膜,而老年且有出血风险较高等情况的患者可能更适合生物瓣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