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多种心脏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等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负荷试验检查包括运动和药物负荷试验来判断有无冠心病,且不同人群在这些检查中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及特点
一、心电图检查
1.基本原理及意义: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约有半数冠心病患者静息时心电图正常,而心绞痛发作时,常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连续记录24-48小时心电图,能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有助于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心电图异常可能更常见;有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
1.基本情况: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发现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异常、心脏瓣膜病变等。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方法,能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重要指标,LVEF正常范围约50%-70%,若降低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对于妊娠期女性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考虑胎儿安全,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辐射暴露;肥胖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可能受影响,可考虑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原理及价值: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能清晰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形态,准确判断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等。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心电图等检查不明确的患者,以及准备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存在对比剂过敏、穿刺部位出血等风险,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损伤的对比剂。
四、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1.相关指标及意义:包括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不同年龄人群肌钙蛋白正常参考值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基础值可能略高;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肌钙蛋白代谢可能受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CK-MB对早期心肌梗死诊断有一定价值,其水平变化也能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五、负荷试验检查
1.运动负荷试验: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观察心电图等变化,常用的有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通过运动前后心电图对比来判断有无冠心病。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负荷试验,如双嘧达莫、腺苷等药物负荷试验,药物可使冠状动脉扩张,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运动负荷量需适当降低;有骨关节疾病影响运动的患者,可选择药物负荷试验;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史的患者,进行负荷试验需谨慎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