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是怎么得的
慢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阑尾管腔阻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等导致,阻塞后腔内压力上升、血运障碍使炎症加剧)、细菌入侵(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损伤黏膜,免疫力低或有肠道疾病人群更易受侵袭)、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引起阑尾痉挛,精神因素及有胃肠道疾病史人群更易发病),且不同特殊人群情况不同,儿童阑尾细长、免疫系统未成熟易发病,家长要注意其饮食与身体状况;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症状不典型易延误治疗,家人要关心其健康;孕妇子宫增大压迫阑尾、免疫力下降,孕期要注意饮食、运动和产检,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一、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蜷曲,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其容易发生阻塞。常见的阻塞原因包括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阻塞原因的60%,多见于年轻人,这是因为年轻人的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当受到炎症等刺激时,淋巴滤泡会迅速增生,从而阻塞阑尾管腔。粪石也是常见的阻塞物,约占35%,它是由食物残渣、粪便、异物、蛔虫等混合而成,当粪石进入阑尾管腔后,容易造成梗阻。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阑尾管腔阻塞。管腔阻塞后,阑尾黏膜仍继续分泌黏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二、细菌入侵
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大量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并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进入阑尾肌层,引起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的人,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增加慢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同时,患有肠道疾病,如肠炎、痢疾等,会导致肠道内细菌失衡,细菌容易蔓延至阑尾,引发炎症。
三、胃肠道功能障碍
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如经常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会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反射性痉挛。这种痉挛可导致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使细菌易于入侵而引起炎症。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增加慢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对于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影响而引发阑尾炎症。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的阑尾相对细长,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发生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孩子暴饮暴食,减少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阑尾壁萎缩变薄,淋巴组织退化,防御能力下降,对疼痛感觉迟钝,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家人要多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当老年人出现腹部不适时,应及时带其到医院进行检查。
3.孕妇: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会压迫阑尾,使阑尾的位置发生改变,炎症不易局限,容易扩散。同时,孕期生理变化会使孕妇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增加了患病风险。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产检,若出现腹痛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