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定义及特点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髋部骨折,分老年人和青壮年发病特点。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轻微外伤可致,临床表现易被掩盖,愈合难且并发症风险高;青壮年多因高能量创伤,治疗及预后相对复杂,需综合多因素选择治疗方式并重视康复训练。
一、股骨颈骨折的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有关,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因严重创伤如高能量交通事故等引起。
(一)解剖学基础相关影响
股骨颈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其周围有丰富的血管供应股骨头,骨折后容易影响股骨头的血运,这是导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股骨颈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和运动时的应力,骨折后这种力学平衡被打破,会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股骨颈骨折的特点
(一)老年人发病特点
1.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量丢失,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在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少量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例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扭转身体、从椅子上起身时动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骨折。这与老年人骨代谢的变化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加速了骨质的流失,使得股骨颈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2.临床表现相对典型但可能被掩盖: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典型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然而,部分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等不适,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基础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掩盖股骨颈骨折的表现,导致诊断延误。
3.愈合难度大及并发症风险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部位血运恢复相对困难,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而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此外,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青壮年发病特点
1.创伤因素主导: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强大的外力作用导致股骨颈结构破坏,骨折类型往往较为复杂,可能伴有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相对老年人而言,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的血运破坏程度可能与损伤能量相关,但总体上因为青壮年自身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骨折的修复,但高能量损伤带来的其他组织损伤及骨折复杂程度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2.治疗及预后相对复杂:虽然青壮年组织修复能力较好,但股骨颈骨折后同样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而且,青壮年对肢体功能恢复的要求较高,需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尽可能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例如,对于年轻患者的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可能会优先考虑保髋治疗,但如果骨折不稳定或血运破坏严重,可能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术后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以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和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