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焦虑症吃什么药
抗焦虑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苯二氮类药物(短效类如艾司唑仑、中效类如氯硝西泮)、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不同药物有不同特点及适用、禁忌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抗焦虑药物各有注意事项,老年人需从小剂量开始并监测,孕妇一般不建议使用,哺乳期妇女需谨慎,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严重时谨慎选药并观察影响。
一、抗焦虑药物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其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发挥抗焦虑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心悸焦虑症有一定疗效,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及伴随的心悸等躯体症状,且安全性相对较好,适用于不同年龄(需考虑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差异,儿童青少年使用需更谨慎评估)、性别患者,但有报道显示部分患者初始用药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可逐渐耐受。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例如文拉法辛,它同时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研究表明对伴有心悸的焦虑症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以及相关的心悸症状,不同性别患者均可使用,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年龄方面儿童青少年使用也需严格评估其获益与风险比。
二、苯二氮类药物
1.短效类:如艾司唑仑,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可快速缓解心悸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和躯体不适,尤其是对于急性焦虑发作伴有明显心悸的患者,能迅速发挥作用,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所以一般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对其敏感性较高,使用时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该类药物来治疗心悸焦虑症。
2.中效类:例如氯硝西泮,也可用于缓解心悸焦虑症,但其镇静作用相对短效类稍强,使用时同样要注意药物依赖性问题,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可能会抑制呼吸,不同性别患者使用时均需关注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带来的影响,年龄方面儿童使用需非常谨慎,需在严格医疗监护下考虑是否使用。
三、β受体阻滞剂
1.普萘洛尔:对于心悸焦虑症患者伴有明显心悸症状时,可使用普萘洛尔,它能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减轻心悸症状,尤其适用于因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的患者,但哮喘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对血糖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使用该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儿童对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使用抗焦虑药物时,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用药时需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孕妇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焦虑药物,若必须使用需充分评估利弊;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儿童患者使用抗焦虑药物更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如心理治疗等,仅在病情非常严重且非药物干预无效时,经严格评估后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