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腹壁强度降低有先天性因素,如腹壁发育缺陷,儿童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及男孩更易出现;也有后天性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老年人肌肉萎缩、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压迫等。腹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包括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老年人、吸烟者)、便秘(习惯性便秘患者、中老年人、缺乏运动者)、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患者)、妊娠(尤其是多胎妊娠、胎儿过大的孕妇)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儿童过度哭闹等。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观察、避免哭闹等,老年人要治疗慢性疾病、锻炼腹壁肌肉,孕妇要控制体重、预防便秘,肥胖人群要减轻体重、避免久站久坐。
一、腹壁强度降低
1.先天性因素:某些人出生时腹壁存在发育缺陷,如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股沟三角区等部位薄弱。儿童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这些先天性问题。男孩因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闭合异常,患腹股沟疝的几率相对较高。
2.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可破坏腹壁的正常结构,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力量减弱;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对腹壁造成较大压力,同时腹壁肌肉长期受压迫,也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使腹壁强度下降。
二、腹内压力增高
1.慢性咳嗽: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经常咳嗽会使腹内压力反复升高。老年人因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更易出现慢性咳嗽。长期吸烟的人,呼吸道受到刺激,也容易引发慢性咳嗽,增加小肠疝气的发生风险。
2.便秘:习惯性便秘患者,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使腹内压急剧升高。中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发生便秘。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减慢,也易出现便秘问题。
3.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尿道受压,排尿时需要增加腹压来克服阻力,导致腹内压力升高。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生小肠疝气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4.妊娠:女性在怀孕期间,胎儿逐渐长大,子宫体积增大,会对腹腔内器官造成压迫,使腹内压力持续升高。多胎妊娠、胎儿过大的孕妇,腹内压力增加更为明显。
5.其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搬运工等,经常需要用力搬抬重物,腹内压力瞬间升高;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也会因腹压突然增大而增加患小肠疝气的可能性。儿童过度哭闹,也会使腹内压力短期内急剧上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发现腹股沟或阴囊处有肿块,应及时就医。尽量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咳嗽,合理喂养,预防便秘。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要加强护理,促进其身体发育。
2.老年人: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腹壁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3.孕妇:孕期要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腹内压升高的问题。
4.肥胖人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对腹壁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腹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