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如何诊断和治疗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包括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固定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及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易复发,需注意生活方式)和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且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者可考虑,手术方式有开腹和腹腔镜,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有不同情况及术后需注意恢复)。
一、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此次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比如有的患者可能有过急性阑尾炎发作后症状缓解,但之后又反复出现右下腹部隐痛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病史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要家长辅助提供详细信息,成年人则相对能较准确描述症状。
2.体格检查:右下腹固定部位的压痛是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通常比较恒定,一般在麦氏点附近,但也可能因阑尾位置变异而有所不同。检查时要注意压痛的程度、范围等,同时还需与其他可能引起右下腹痛的疾病进行鉴别,比如右侧输尿管结石等疾病也可能有右下腹痛,但通过体格检查及进一步检查可区分。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稍增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在有炎症活动时可能会升高,但这些指标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等,有助于发现阑尾周围是否有渗出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慢性阑尾炎患者,B超可能显示不典型,诊断价值有限。例如,当阑尾腔内有粪石等梗阻时,B超可能发现阑尾肿大等表现。
腹部CT:对于诊断慢性阑尾炎有一定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结构,如阑尾是否增粗、周围组织是否有炎症改变等。例如,可以发现阑尾壁增厚、周围脂肪组织模糊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慢性阑尾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暂时不适合手术或者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等选择),通过抗生素治疗来减轻阑尾的炎症反应。但非手术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减少复发的可能。对于儿童患者,非手术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主要有效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慢性阑尾炎患者,尤其是经常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慢性阑尾炎可能还是需要开腹手术。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相对来说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等。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逐渐恢复饮食,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