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髌骨骨折怎么办
右髌骨骨折的诊断包括有受伤后右膝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或轻度移位骨折,用石膏等固定6-8周)和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移位骨折,存在感染等风险);康复训练分早期(术后1-2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术后2-6周渐增屈伸活动度)、后期(术后6周以上力量和平衡训练);预后与骨折愈合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规范康复多数可较好恢复,部分有遗留问题,特定人群恢复较差)。
一、右髌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后右膝部出现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有时可摸到骨折端间隙。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可能因疼痛耐受相对较好,肿胀等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人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后恢复相对缓慢。有外伤史是重要线索,生活方式中经常参与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更易发生右髌骨骨折。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首选,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尤其对粉碎性骨折的骨折块移位情况等能提供更准确信息。
二、右髌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远端血运、感觉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守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同时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髌骨爪固定术、钢丝环扎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髌骨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风险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三、右髌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术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轻柔进行练习,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可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练习,在医生允许下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辅助训练,但活动范围要循序渐进增加。不同年龄患者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加强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逐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此阶段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生活方式中爱好运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四、右髌骨骨折的预后
1.骨折愈合情况: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愈合,但愈合时间因骨折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老年人愈合时间可能较长。
2.膝关节功能恢复:如果康复训练规范,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较好的膝关节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能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