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疼痛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在疼痛部位与范围、性质与程度、伴随症状、发作诱因与持续时间存在不同,心绞痛疼痛部位可波及心前区等,性质多为压榨闷痛等,伴随症状较少严重,发作由体力劳动等诱发,持续3-5分钟;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更剧烈范围更大,性质更剧烈呈剧痛等,伴随严重并发症,常无明显诱因且持续超30分钟
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疼痛范围往往更大,可波及更大区域的心前区甚至上腹部等,有的患者疼痛放射部位也更广泛,比如可能放射至背部下方等部位,年龄较大、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因素,疼痛表现可能更不典型,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且更难缓解。
疼痛性质与程度
心绞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一般患者尚可忍受,发作时常因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多在几分钟内缓解。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绞痛发作更频繁,疼痛程度可能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弹性下降,可能疼痛感觉相对更不明显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心肌梗死:疼痛性质更剧烈,呈压榨性剧痛或撕裂样、烧灼样痛,程度较重,患者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有濒死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疼痛更难缓解,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心肌梗死发生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疼痛持续不缓解的可能性更大。
伴随症状
心绞痛: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一般较少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发作时血压可暂时性升高,心率可增快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发生心绞痛时伴随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绞痛的伴随症状表现。
心肌梗死: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端坐呼吸等)、心律失常(如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等)等严重并发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伴随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老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伴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概率更高,病情更危重。
发作诱因与持续时间
心绞痛: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不同年龄的人,儿童一般很少发生心绞痛,中青年发生心绞痛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发作诱因相对较明确,持续时间符合上述特点;老年人可能因血管弹性等问题,发作诱因可能不典型,持续时间可能稍有不同,但总体在3~15分钟左右。
心肌梗死:常无明显诱因,在休息时也可发生,部分患者前区疼痛发生于安静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数小时。年龄较大、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诱因可能更不明显,持续时间更长,更需要及时救治,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及持续时间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