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结肠炎和结肠癌
结肠炎与结肠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差异,需综合多方面进行区分,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合适方案,结肠炎不同类型表现有别、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结肠癌早期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等是重要诊断依据,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也有不同表现。
一、临床表现差异
1.结肠炎:
症状多样性:不同类型结肠炎表现有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还可能伴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感,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有低热等情况。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多因素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史方面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可能有一定影响。
病程特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病情轻重不一,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复发。
2.结肠癌:
早期症状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性状改变,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量一般不多;腹痛也是常见症状,可为隐痛,逐渐发展为胀痛或绞痛;还可出现腹部肿块,多为质硬、形状不规则的肿块。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结肠腺瘤等癌前病变、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有结肠癌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病程进展:一般呈进行性发展,病情会逐渐加重。
二、影像学检查区别
1.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结肠炎: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改变,病变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理活检可发现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无癌细胞。不同类型结肠炎在结肠镜下及病理表现有各自特点,如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可见隐窝脓肿等。
结肠癌:结肠镜下可见结肠腔内新生物,呈菜花状、溃疡型等,病变多为局限性,病理活检可找到癌细胞,这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
2.钡剂灌肠检查:
结肠炎:可见结肠黏膜皱襞紊乱、粗糙,有溃疡形成时可表现为龛影等,病变分布特点与结肠镜所见一致。
结肠癌:可见结肠腔内充盈缺损,肠管狭窄等改变,可辅助诊断结肠癌,但最终确诊仍需病理。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血常规:
结肠炎:活动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血沉可增快等。
结肠癌: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常规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若发生感染等情况也可有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2.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但特异性不高,结肠炎患者一般CEA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过CEA可用于结肠癌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复发预测等。
其他标志物:如CA19-9等在部分结肠癌患者中也可升高,而结肠炎患者通常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显著。
总之,区分结肠炎和结肠癌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结肠镜及病理、钡剂灌肠等)、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判断,一旦出现疑似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诊断和后续处理中均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