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阑尾炎主要通过阑尾切除术治疗,术前需一般支持治疗,术后要进行抗感染、伤口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处理,还需防治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在各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
1.阑尾切除术:是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阑尾可有效控制感染。手术方式包括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适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但对于病情复杂、粘连严重等情况可能需要转为开腹手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不同,儿童相对成人恢复可能更快,但也需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手术前后需更严格控制血糖等指标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二、术前准备
1.一般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合适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补液量和补液成分需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儿童的补液要更精准地考虑体重等因素;有基础病史患者如高血压,要在术前尽量平稳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三、术后处理
1.抗感染治疗:术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会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不同年龄患者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儿童使用抗生素需注意药物剂量和可能的耳毒性、肾毒性等;有基础病史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2.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切口护理要注意不同特点,儿童皮肤娇嫩,护理时更要轻柔;有基础病史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更注意切口愈合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困难,需严格控制血糖促进切口愈合。
3.胃肠功能恢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一般术后早期就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待病情允许后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同年龄患者早期活动的程度和时机需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儿童活动需在家长协助下逐步进行;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四、并发症的防治
1.腹腔脓肿: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情况,如怀疑有腹腔脓肿,可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再次手术等处理。不同年龄患者腹腔脓肿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儿童可能以发热、哭闹等非典型症状为主,需仔细观察;有基础病史患者发生腹腔脓肿时,治疗需更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2.肠粘连:通过鼓励早期活动等措施预防肠粘连,对于已发生肠粘连且出现肠梗阻等情况的患者,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松解粘连。不同年龄患者肠粘连的发生率和表现不同,儿童肠粘连可能因术后恢复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有基础病史患者发生肠粘连后治疗要更谨慎,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