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的区别有哪些
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在疼痛部位、性质、诱发因素及心电图表现上存在不同。心绞痛典型部位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性质多为压榨性等,常由体力劳动等诱发,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压低等改变;肋间神经痛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性质多为刺痛等,由胸椎病变等诱发,心电图一般无特异性改变。
肋间神经痛:疼痛部位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多为单侧受累,常累及一个或几个肋间,病变处有明显压痛,沿肋间神经行径处有放射性疼痛,疼痛区域较局限,患者能准确指出疼痛的肋间部位。不同年龄人群肋间神经痛的疼痛部位表现无显著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肋间神经受压或损伤,从而引发肋间神经痛,使疼痛部位及症状更明显。有胸椎病变病史的患者,肋间神经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可能与胸椎病变节段相关。
疼痛性质
心绞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伴有烧灼感,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同年龄患者心绞痛的疼痛性质可能有细微差别,老年患者可能疼痛表现更不典型,可为隐痛等。性别对心绞痛疼痛性质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肥胖、缺乏运动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疼痛性质可能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更明显。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心绞痛发作的疼痛性质可能更严重。
肋间神经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呈阵发性加剧,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常加重。各年龄、性别患者肋间神经痛的疼痛性质相对较典型,生活方式中,受凉可能诱发肋间神经痛,使疼痛性质更明显,如冬季保暖不当可能导致肋间神经受刺激,出现刺痛等表现。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患者,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阶段可表现为肋间神经痛,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电击样等。
诱发因素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疼痛多在活动过程中发作,停止活动后可逐渐缓解。不同年龄患者对诱发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更易因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在相同诱发因素下更易发作心绞痛。
肋间神经痛:可由胸椎病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带状疱疹等引起,上肢过度上举、过度劳累、剧烈咳嗽等也可诱发,疼痛发作与特定的躯体活动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因胸椎发育或病变情况不同,诱发因素影响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胸部外伤等导致肋间神经痛,老年人可能因胸椎退变等诱发。性别无明显诱发因素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不良坐姿可能增加肋间神经痛的诱发风险。
心电图表现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发作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有不同特点,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病变,心电图表现更复杂。性别对心电图表现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导致血脂异常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T改变可能更明显。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其心电图在心绞痛发作时的特征性改变相对稳定,但病情进展可能使心电图改变更显著。
肋间神经痛:心电图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肋间神经痛的诊断。各年龄、性别患者心电图表现主要为正常,生活方式中,无特殊的心电图相关生活方式诱发因素,主要是躯体局部因素导致肋间神经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