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脚踝关节疼痛由多种因素引起,外伤因素包括扭伤和骨折,炎症性因素有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和滑膜炎,退行性因素是随年龄增长关节退变致痛,其他因素有感染和肿瘤等,不同因素有不同表现及影响人群等特点。
一、外伤因素
1.扭伤:日常生活中行走、运动时不慎崴脚是导致脚踝关节疼痛常见的外伤原因。当脚踝关节突然受到过度的内翻或外翻力量时,会引起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甚至撕裂。例如,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进行篮球等球类运动时的急停急转动作都可能引发脚踝扭伤,受伤后脚踝会迅速出现疼痛、肿胀、淤血等表现,严重程度根据韧带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扭伤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轻度肿胀,重度扭伤则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甚至影响行走功能。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由于运动频率高相对更易出现,而老年人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即使较小的外力也可能导致扭伤。
2.骨折:暴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脚踝骨折,如高处坠落、严重的交通事故等。骨折后除了剧烈疼痛外,还可能出现脚踝明显的畸形、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儿童骨折后可能因疼痛表现为哭闹不止、不敢活动受伤脚踝;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骨质情况等因素,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风险可能更高。
二、炎症性因素
1.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脚踝关节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多见于中年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等诱因,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呈突然发作,夜间易犯,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血尿酸检查可发现尿酸水平升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脚踝关节,多呈对称性发病,除了疼痛外,还会伴有关节的肿胀、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女性发病相对多于男性,病情进展与自身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
创伤性关节炎:多有脚踝关节外伤史,如既往有骨折、严重扭伤等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不平整等原因,逐渐出现脚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往往加重,长期磨损还可能导致关节退变加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既往脚踝外伤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2.滑膜炎:脚踝关节的滑膜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常见原因包括过度劳累、创伤等。滑膜炎会导致滑膜分泌增多,引起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患者可能感觉脚踝关节肿胀不适,活动受限,尤其在长时间行走或活动后症状更明显。
三、退行性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脚踝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逐渐出现,从而引发疼痛。老年人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行走或运动的老年人,脚踝关节退变速度可能更快,表现为脚踝关节在活动时疼痛,上下楼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
四、其他因素
1.感染:脚踝关节周围皮肤破损等情况可能导致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关节的感染性炎症,出现疼痛、红肿、发热等表现,严重时可能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儿童皮肤屏障相对较弱,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需关注,若有皮肤破损应及时处理预防感染。
2.肿瘤:脚踝关节部位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也可能引起疼痛,疼痛可能逐渐加重,伴有局部肿块等表现,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较为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