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复发、慢性疼痛、阴囊血肿或积液等后遗症,不同后遗症有其相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老年、小儿、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术后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术后风险高需密切观察等,小儿要避免增加腹内压行为等,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要针对自身疾病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后遗症风险。
一、感染相关后遗症
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有研究表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在1%-5%左右。这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执行情况、患者自身的基础状况等有关。例如,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切口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影响切口愈合,从而增加感染发生的概率。另外,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
二、复发相关后遗症
腹股沟疝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总体复发率在1%-10%不等。复发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有关。比如,传统的疝修补术复发率相对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一些腹壁薄弱较为严重的患者,即使进行了手术,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大。而且,如果患者术后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如重体力劳动、长时间咳嗽等,会增加腹内压,也容易导致复发。
三、慢性疼痛相关后遗症
部分患者在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出现慢性疼痛,发生率约为1%-10%。这可能与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损伤有关。在手术操作时,可能会无意中损伤周围的神经,如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等,从而导致术后出现慢性疼痛。尤其是对于疝复发再次手术的患者,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此外,患者自身的痛觉敏感性等因素也会影响慢性疼痛的发生,比如一些痛觉敏感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在术后感受到慢性疼痛。
四、阴囊血肿或积液相关后遗症
阴囊血肿或积液也是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之一,发生率约在5%-15%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区域的淋巴回流或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在疝手术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局部的淋巴和血管结构,导致淋巴液或血液积聚在阴囊内。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淋巴回流和血液回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阴囊血肿或积液。另外,术后患者过早站立、活动过多等也会增加阴囊血肿或积液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衰退,术后发生感染、复发、慢性疼痛、阴囊血肿或积液等后遗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切口情况,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叮嘱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小儿患者: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相对成人有其特殊性。小儿术后复发风险与疝的类型等因素有关,而且小儿术后慢性疼痛相对较少见,但阴囊血肿或积液的情况需要关注。小儿术后要避免哭闹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阴囊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后遗症的风险更高。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等风险;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减少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因素,以降低复发等后遗症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