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应对可从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使用、对症支持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避免接触已知或可疑诱因可减少发作;药物治疗中抗组胺药是一线药物,严重时用糖皮质激素,慢性难治性可考虑免疫抑制剂;出现严重情况需对症支持治疗;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治疗及注意要点,儿童选安全抗组胺药、密切观察反应并排查食物诱因,妊娠期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老年人考虑肝肾功能及生活环境等。
一、避免诱因
荨麻疹的发生往往与某些诱因相关,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青霉素等)、感染(病毒、细菌等)、接触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日光等)。患者需尽量避免接触已知或可疑的诱因,这有助于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例如,若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禁食该食物;若因感染因素诱发,需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诱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物或病毒感染诱发,而成年人可能因接触某些职业性物质等诱发,需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排查并规避诱因。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作用,从而缓解风团、瘙痒等症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嗜睡等副作用较少,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可能需要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或联合用药,但要注意其可能导致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严重、伴有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经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副作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尤其要注意对儿童生长发育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免疫抑制剂
对于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并且要充分评估其风险与获益比,尤其不建议低龄儿童轻易使用。
四、对症支持治疗
当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情况时,需立即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支持治疗的具体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儿童在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安全性,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荨麻疹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且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相关事宜(但不涉及具体剂量),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胃肠道反应等。在避免诱因方面,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情况,很多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需仔细排查并避免。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荨麻疹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抗组胺药物的选择需谨慎,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关注妊娠期女性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荨麻疹可能与基础疾病等相关,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如是否因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等诱发荨麻疹,要协助老年人营造舒适、无过敏原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