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和全身相关症状,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不同部位和性质的腹痛、多种肠胃病引发的腹泻及肠胃动力等问题导致的便秘;全身相关症状有很多肠胃病引起的恶心、呕吐及慢性肠胃病等导致的消瘦,不同情况有各自特点及需关注的要点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腹痛
不同肠胃病引起的腹痛部位和性质有所不同。例如,胃溃疡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偏左,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如进食后1-2小时开始疼痛,至下次进餐前缓解;而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痛多为脐周的阵发性绞痛,常伴有腹泻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若患肠胃病出现腹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位置,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初步判断。对于有既往肠胃病史的患者,腹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2.腹泻
急慢性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病均可引起腹泻。急性肠胃炎导致的腹泻一般起病较急,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次至十余次;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排便频率增加,大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可能伴有黏液,但一般无脓血。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患肠胃病出现腹泻的情况并无绝对差异,但某些肠胃病的易感性可能因性别略有不同。对于儿童腹泻,需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并发症。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出现腹泻时,需警惕病情复发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如炎症性肠病患者若出现腹泻加重,可能提示肠道炎症活动度增加。
3.便秘
肠胃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引起便秘。例如,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便秘情况;一些肠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便秘副作用。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对于老年肠胃病患者,便秘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排便时腹压增加可能影响肠胃局部的血液循环等。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导致便秘的情况。
二、全身相关症状
1.恶心、呕吐
很多肠胃病都会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如胃炎、幽门梗阻等。胃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蠕动紊乱;幽门梗阻时,呕吐症状较为典型,呕吐物常为隔夜宿食,有酸臭味。儿童患肠胃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量等,因为儿童的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对于有肠胃手术史的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要警惕是否发生术后粘连等并发症。在不同性别中,恶心、呕吐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无显著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孕期出现的肠胃不适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这是由于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特殊情况。
2.消瘦
一些慢性肠胃病如胃溃疡合并出血、克罗恩病等可能导致患者消瘦。因为肠胃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会导致体重下降。例如,克罗恩病患者由于肠道炎症,营养物质不能被有效吸收,同时肠道的炎症反应会增加机体的消耗,从而出现消瘦症状。老年人患肠胃病出现消瘦时,需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因为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有所减退,肠胃病会进一步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有恶性肠胃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消瘦,更要警惕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