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有哪些方法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与其他疾病鉴别等方面进行。症状上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特点,体格检查有右下腹固定压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等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CT各有特点,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胃溃疡穿孔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
1.症状特点: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等,而老年患者症状可能较隐匿,腹痛不明显。女性患者需考虑与妇科疾病鉴别,如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应询问月经情况。
2.发病过程:了解起病急缓,急性阑尾炎起病较急,而一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可能类似,但症状发展速度不同。同时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史,既往有无类似腹痛发作史,有助于鉴别。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不同年龄腹部表现有差异,儿童腹部肌肉较松弛,压痛可能不局限,老年患者腹肌萎缩,压痛可能不明显。还需检查有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腹膜刺激征提示阑尾炎症较重,可能已穿孔。
2.其他体征:可进行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等辅助检查。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表现为按压左下腹时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有炎症;腰大肌试验阳性是指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时出现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为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屈曲90°后内旋时出现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0.70,但儿童及老年患者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急性阑尾炎时CRP多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对于直径>6mm的阑尾可考虑为异常,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作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观察阑尾形态、周围有无积液等情况,但对于肥胖患者或阑尾位置较深的情况,超声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2.CT检查:CT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能发现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结石等,但CT有辐射,需谨慎应用,尤其是孕妇及儿童应权衡利弊。
五、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右侧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右侧腰部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结石影,而急性阑尾炎尿常规一般无红细胞,腹痛部位不同。
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腹痛可在脐周及右下腹,压痛不固定,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超声检查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急性阑尾炎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固定压痛。
3.胃溃疡穿孔: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腹膜刺激征明显,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与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局部压痛等表现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