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阑尾炎怎么办
小孩急性阑尾炎需关注诊断(症状表现如转移性右下腹痛等、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和超声)、治疗(尽早手术,轻症可非手术)、治疗后护理(术后伤口、生命体征观察及早期活动,饮食逐步恢复)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龄儿童病情变化快、康复后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影响)。
一、小孩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1.症状表现
小孩急性阑尾炎常见症状有腹痛,多起始于脐周,然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这是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但部分低龄儿童可能症状不典型,腹痛部位可能不固定。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不过也有部分患儿体温更高。
查体时右下腹有固定压痛,这是重要的体征之一,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但低龄儿童由于不能准确配合查体,体征可能不典型。
2.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白细胞聚集来对抗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多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60%。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还能观察阑尾周围有无积液等情况,对于诊断小孩急性阑尾炎有重要价值,尤其对肥胖儿童或不配合查体的儿童,超声检查更具优势。
二、小孩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小孩急性阑尾炎,通常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穿孔性阑尾炎等情况,手术可以清除腹腔内的感染物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非手术治疗情况
对于病情较轻、炎症局限的单纯性阑尾炎,在严密观察下可尝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选用针对肠道杆菌等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非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三、小孩急性阑尾炎治疗后的护理
1.术后护理
对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小孩,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一般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多在38.5℃以下,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一般术后6小时左右可协助患儿在床上翻身,术后1-2天可鼓励患儿下床活动,但要注意活动量适中。
2.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后,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等,再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四、特殊人群(小孩)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低龄儿童(3岁以下)患急性阑尾炎时,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快,因为低龄儿童的机体反应能力相对较弱,腹痛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低龄儿童出现腹痛等可疑症状时,要更加密切观察,一旦怀疑阑尾炎,要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2.生活方式
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在康复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阑尾炎复发的风险。
3.病史因素
如果小孩既往有胃肠道疾病等病史,在发生腹痛等症状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可能影响阑尾炎的表现,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病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对当前病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