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外科合并症,各期均可发生,解剖因素改变和孕期生理变化致发病,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靠多方面,对妊娠和胎儿有不良影响,确诊后原则上立即手术,孕妇出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术后注意相关事项
一、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改变:妊娠时子宫增大,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会发生改变。随着妊娠月份增加,阑尾逐渐向外上方移位,在妊娠3个月末时,阑尾位于髂嵴下2横指,妊娠5个月末在髂嵴水平,妊娠8个月末在髂嵴上2横指,妊娠足月时可上升到胆囊区。这种解剖位置的改变使得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
2.孕期生理变化影响:妊娠期孕妇的机体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等发生变化。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阑尾的血供和淋巴回流,同时孕期高孕激素状态使平滑肌松弛,阑尾蠕动减弱,易导致阑尾管腔梗阻,细菌容易繁殖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腹痛:妊娠早期的腹痛与非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相似,开始多在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但妊娠中晚期时,由于阑尾位置改变,腹痛部位可不典型,疼痛可能不局限于右下腹。
消化道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由于妊娠本身也可能有消化道反应,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等。
全身症状:随着炎症进展,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发生阑尾穿孔、腹膜炎时,体温可升高至39℃-40℃。
2.体征特点:
妊娠中晚期时,压痛点常随子宫的增大而向上外移。
由于孕妇腹壁被抬高,肌紧张可不明显,反跳痛可能也不典型。
三、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妊娠史、腹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腹部检查外,要注意结合妊娠阶段评估阑尾压痛的位置。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一般在(10-15)×10/L之间,若发生阑尾穿孔、腹膜炎,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增高。
超声检查:超声可帮助判断阑尾是否肿大、周围有无积液等情况,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妊娠中晚期时,由于子宫的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四、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
1.对妊娠的影响:
急性阑尾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加重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早产等。
炎症产生的毒素等还可能影响胎盘血供,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
2.对胎儿的影响:
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早产的发生会增加早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五、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立即手术治疗。因为妊娠中晚期阑尾炎症不易控制,穿孔率高于非孕期。手术方式应根据妊娠月份等情况选择,妊娠早期可采用麦氏切口,妊娠中晚期多采用右侧腹直肌旁切口。术后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保胎等措施。
六、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一旦出现腹痛等疑似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手术治疗是多数情况下的必要选择,不要因为担心手术对胎儿的影响而延误治疗时机,因为延误治疗可能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术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并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动、宫缩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