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怎么办
股骨头骨折的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卧床休息、牵引等)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康复有早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的锻炼;并发症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可通过相应措施预防,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需个体化处理相关情况
一、股骨头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侧下肢可能出现短缩、外旋畸形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自身身体状况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需更细致观察其肢体活动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骨折表现可能被掩盖部分。
2.影像学检查:X线是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骨折线等情况;CT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关节面是否受累等;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发现隐匿性骨折等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怀疑有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时。
二、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等。卧床休息时需注意保持正确体位,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牵引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力量维持骨折的复位。不同年龄患者卧床休息的护理要点不同,儿童需关注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等,老年人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股骨头骨折,多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用内固定物固定,如螺钉等。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尽量早期手术以利于骨折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骨折严重、股骨头血运破坏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预后和康复有差异,老年人康复相对较慢,需加强康复指导。
三、股骨头骨折后的康复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可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例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康复的强度和方式不同,儿童康复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影响生长;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因康复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
2.中期康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度和力量锻炼。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扶拐部分负重行走等锻炼。此阶段要注意康复的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导致不良后果。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加强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力量的全面恢复锻炼,使患肢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四、股骨头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1.并发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骨折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骨折导致股骨头血运破坏引起。骨折移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骨折累及关节面,后期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
2.预防: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准确复位、良好的固定等有助于减少其发生;对于创伤性关节炎,准确的复位和良好的关节面修复很重要;对于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等可预防。不同人群预防措施需个体化,老年人预防深静脉血栓时要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等情况。



